9.18 | 铭记历史 书炎黄新篇
发布于:15/09/18
3
9月18日,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。
1931年9月18日,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。从那一天起,中国人经历了十四载江河沦陷、生灵涂炭的苦难岁月,以那一天为起点,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也开始了。
柳条湖,是距离沈阳城只有两公里多的一个小村落。1931年9月18日晚10点20分,日本关东军按照约定计划炸毁了南满铁路通过柳条湖的一段路轨,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。事件发生十分钟后,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开始用重炮攻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。几乎就在同时,他们对沈阳各地也展开了全面的攻击。这一事件,史称“九一八事变”。
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,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“东方会议”,制定《对华政策纲要》,确立先占领中国东北、内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。图为会议现场。
“九一八事变”是日本军队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为实现其独占东北,进而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所采取的一个决定性步骤。之所以说是“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”,是因为在此之前,日本就以“满铁”为基础,发动了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渗透行动。20多万日本侨民居住在日本租界内,洋行、会社、医院等机构的负责人大多都秘密兼有特务或宪兵的身份,职员大多数都是关东军退伍兵。比起民间渗透更为严峻的形势是日军对官方的腐蚀,日本人贿赂当地的官员,积极拉拢军界、工商界要员,培植亲日势力。日军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,“九一八”之前的东北就已危机四伏。
1931年9月18日夜,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一段南满铁路的路轨,制造藉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,发动了“九一八事变”。图为烧毁中的北大营。
“九一八事变”当晚,面对六百多名日军的攻击,八千多名使用德式先进武器装备的中国守军却毫无还手之力。实际上,早在一个月前,蒋介石就在《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》中提出了“攘外应先安内”的主张,强调面对外敌侵略要“持以镇静”、“不抵抗”。在蒋介石的“不抵抗”的政策下,9月19日一早,日本关东军顺利占领了整个沈阳城,掠获飞机260架,各类炮械600余门,机枪2500挺,步枪上万支。这些原本用来保卫东北的武器装备,却变为了助纣为虐的凶器。
1931年9月19日凌晨,日军炮火轰击北大营三小时后,有准备的日军步兵冲进北大营。日军左胳膊以白布条为记号。
而在9月18日的隆隆炮声中,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长的赵毅敏,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,他连夜赶写出了《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》草稿。第二天一早,在补充了最新得知的安东、抚顺、辽阳等各城镇沦陷的内容后,《宣言》便以省委的名义发表。“九一八事变”第三天,中共公开发表宣言,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,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。随后,中共中央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10多个文件,号召民众起来武装抗日。
日军19日占领沈阳。图为日军装甲车开进沈阳。
反观继续奉行“不抵抗”政策的国民党政府,在消极的政策下,短短四个月,日军便占领了东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相当于日本总国土面积3.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,3千多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。
日寇侵略扩张的野心并没有得逞,“九一八事变”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起点,在亡国灭种的关头,中国人民觉醒了,并进行了英勇的抵抗。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后发现,中国人民早已不再是甲午战争时期那种愚昧麻木、不知国家为何物的“东亚病夫”。惨烈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把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凝聚了起来,筑成了一道不可征服的血肉长城,不甘做亡国奴的血性和不惜抛洒头颅一雪国耻的气魄直冲云霄。
距离当年的“9·18”,八十四载岁月已经呼啸而过,我们回顾历史,牢记历史,并不是要延续仇恨,而是要以史为鉴、面向未来。